华东印象-----游桐乡乌镇
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2 11:18 编辑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-【乌镇】(财神湾、林家铺子、茅盾故居、江南木雕刻陈列馆、蓝印花布作坊,品味“小桥,流水,人家” 江南古镇的韵味。
其实自己对古镇有着特别的爱好,可能从小生活在大城市里,看惯了高楼大厦,对那些古色古香的街道,宁静的小镇,小桥流水,有着莫名的向往。
桐乡市位于沪、杭、苏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,沪杭高速铁路、沪杭高速公路、申嘉湖高速公路、320国道、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交通要道横贯全境,素有“鱼米之乡、丝绸之府、文化之邦”的美誉。 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0 18:47 编辑
林间小路 非常向往的地方
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0 18:50 编辑
只有在这里才能看见这样的雕工
大户人家的房梁 雕工精细 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0 21:51 编辑
这是清代的拔步千工床。这一张床现在已经被中华收藏和幸运传家宝列为床的第一了。所谓拔步就是指床外的那块踏板。所谓千工就是说做这一样床需要一个工匠花费整整三年时间——一一千个工时才能完成。这一样床上面雕有一百零六个人物栩栩如生。包括三娘教子、天官赐福等图案,那么为什么要雕一百零六个人物呢?中国古代以108为吉祥的数字,雕上106个人加上里面睡觉的夫妻俩刚好108。这一张床分为四层:第一层用来放裹脚布,以前的女孩子要裹小脚,裹脚布又很臭,所以就挂在最外面;第二层是化装间;第三层卫生间,最里面的一层才是卧室。整张床配置齐全。
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0 22:32 编辑
蓝印花布的传说
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,源于秦汉,兴盛于唐宋时期。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,摔在了泥地里,衣服变成了黄颜色,怎么洗也洗不掉,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,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。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,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,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,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,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,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,可以把布染成蓝色,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,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,“青一块、蓝一块”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,此后,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,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,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。
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0 09:45 编辑
茅盾,原名沈德鸿,字雁冰,现代作家、社会活动家,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,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观前街。
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0 21:53 编辑
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0 22:17 编辑
随便走在一条小巷,就会有你读不完的历史,赏不完的文化。聊小桥、流水、枕河人家,处处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与文化气息。
本帖最后由 嫦娥奔海1 于 2012-5-10 22:52 编辑
俺在这里买了一顶蓝印花帽子40元 留作纪念
轻软飘逸的蓝印花布,与小桥流水,粉墙黛瓦,构成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。
乌镇我来过了 只是到了东栅 没有去西栅留下了小小的遗憾
欣赏了!好地方! 嫦娥月宫真寂寞,人间奔海戏水乐,
游遍五湖逛四海,阅尽东西南北色。
嫦娥奔海1 发表于 2012-5-10 09:55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乌镇我来过了 只是到了东栅 没有去西栅留下了小小的遗憾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