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27

一个人的穿越 ——2015年5月卡车-扎尕那穿越行记 (转)

这个疯狂的念头第一次冒出来的时候,是在清明小长假前,反复斟酌的几条路线,都不甚满意。当目光投向甘南,觉得迭山人迹罕至的密林怪石中隐藏着太多线路可供发掘,扎尕那是一个还想再去的地方。立即上网查资料,卡车沟的穿越路线较为成熟,部分路段可坐车,是个可进可退的计划。无奈内心少了一丝决绝,找了很多因素来搪塞自己,最终未能成行。临近五一,众友各有事务,募不到队友,决断反而容易,独行侠最是逍遥。决定备足食物饮水,轻装上阵,压缩三天行程为一天,不带宿营装备,不留后路。着手准备,各类主食零食约5斤,饮水1.85L约4斤,衣物备鞋约4斤,摄影器材共11斤,加上零碎装备和背包自重,虽说轻装,也达到了约25斤。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29

5月1日,汽车南站乘十点前往卓尼的班车,一路走走停停,下午四点才到卓尼,进卡车沟的一趟小班车早已经错过。在车站外边走边问,但无论是卡车什喀还是卡车玛日,当地人对这地名都是陌生。出租车司机说只能120到郭扎村,再往里走还得加钱。卡车村是沟内最深处的一个村子,好在预先制作的GPS航迹从这里开始,所以尽管司机也不知远近,最终还是顺利到达。上下卡车村共28户人,早年也修路开发九天石门旅游,但不知为何相比大峪沟冷清许多,路况也越来越差,现在只能走三轮车和摩托车了,平常少有游客来,没有人家专门经营客栈。边走边问,遇到藏族汉子朗木丹珠,顺利投宿,名字是听音写的,不知道是不是正确。丹珠家在家三人,老爷子坐炕上,不懂汉话,只不停的示意我喝茶。女儿在卓尼县小学上五年级,放假在家,羞怯不与陌生人说话,老婆住在山中牧场不在家。炕头还蜷着三只小猫在睡觉。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30

我与丹珠围炉而坐,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,双方交谈互相听懂七成。丹珠说今早刚送走一个旅行者,也是兰州来的要去扎尕那,自己带着铺盖(我想应该是说睡袋),丹珠在大雪中骑摩托送他到九天石门。询问从九天石门去扎尕那的路程,丹珠只说“路还长着哩”。说起住宿费用的时候,丹珠说你看着给就行,前面那人给了100,我心中暗暗谴责该阔少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,只好涎着脸问丹珠50行不行,丹珠也爽快答应。一夜多梦。梦到两点半天亮了,要出发,醒;三点半天亮了,要出发,醒;四点半天亮了,要出发,醒。该死的!我闹钟定的是五点半啊,我把这归结于焦虑引起的生物钟紊乱。老爷子在奏军礼乐,三只小猫轮流在我身上练习行进。闹钟响,起,洗漱皆免。灌好热水,整理行装。出发时6:08,天色已亮。刚开始走体能充沛,控制行走速度在五公里,路宽可行车,沿途多牧场。7公里时手机信号彻底消失,12公里开始高山、森林、草地地貌逐渐完美融合,至15公里休息进食为止共遇牧民三次,已是上午10点,日头渐高,路面泥土软化,行走逐渐变得困难。17公里经过最后一处牧场,遇骑摩托藏族帅小伙,简单交谈,说山上雪大得很,这是途中最后一次遇人。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32

11时14分,到达九天石门,里程19.5公里。如同想象中一样,巨大的岩体一左一右森然矗立,流水清冽湍急,刀劈斧砍般的岩壁,最窄处相距不过数米,即使近正午,阳光也无法照入。我收起了手杖,手持相机边走边拍。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34

12时,穿出石门不久,在河边一片灌木丛迷失了路迹,挥起手杖奋力杀出,一段陡坡后,看到了飘扬的经幡和清晰的路迹,以及前方巨大的山门。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35

坡度逐渐加大,海拔提升加快,13时20分,海拔3621,抬头遥望貌似最高的垭口,其实在到达真正的垭口之前,所有垭口都是伪垭口,好吧,这是废话,一路上有很多个这样的伪垭口在不停地折磨徒步者。迭山的雪正在融化,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水流,它们义无反顾地向山谷底部汇去,汩汩的流水声这时并不让人感到愉悦,左右迂回的寻路和进一步退半步的行走加倍地消耗着体力,心率终于失控,在海拔3854的一块岩石上懊恼地休息,好在还有花生牛奶,此时的目光想必是深邃的。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37

14时40分,27.4公里,海拔4073,垭口山脊上劲风形成的一米多厚的雪檐很是吓人,但行路上雪并不十分厚,并且先驱者留下的足迹清晰可见。阴云开始聚集,天气有变差的迹象,未敢久留,加了件抓绒衣赶紧下山。左侧山体不时有小型雪崩,积雪从百米高山崖滑下,声如闷雷,GPS航迹却显示路线正是从左侧山坡走的。先驱者的脚印在山涧右侧,顺着走到水边找到正确的并轨路线,而原本GPS航迹指引的道路已被大量积雪堵塞。“并轨”路线纵然安全,却异常难走,坡度极大,多石板,行进龟速,气喘如牛,二号垭口近在眼前。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38

15时30分,29.1公里,海拔3961,二号垭口有玛尼堆和经幡。下包进食,风极大,暗自后悔为何要坐在风口休息,却又嫌装包费事,寒风中哆嗦着吃完半块大饼,逃下山。GPS航迹到这里就中断了,不知是手持GPS不支持太长的航迹还是为何,前期导入的时候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,好在下山的路迹清晰可辨。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4 23:39

下山时已经可以看到石林和去年穿越大峪沟的路,心中更是安定,至此已经无需GPS导航。路宽,密密的开着很多小黄花。16时20分,到达去年落了水的小河,浑浊的水流依然很急,但表层厚厚的硬雪充当了天然桥梁,轻松地一跃而过。通往石城的路上开始有了新鲜的马粪和塑料包装,代表着已经进入人们的活动区域。岩壁陡峭而高耸,一道瀑布从高空落下,在风中碎成了雾状,若要与雨崩神瀑分个高下,我会把票投给扎尕那,而扎尕那这条却并不知名。石城的景象还是去年经过时的模样,这里被称作“神摁出来的地方”,峭拔的石峰在这里耸立了百万年,斑驳的石壁上新旧痕迹分明,山体上巨大的裂缝触目惊心,谷中遍布的巨石正是从石壁上剥落下来,之后长满了草,又被藏人披上了经幡,不知再过得多少年,这里会增加一块巨石,披上新的经幡,在石城古老而漫长的生涯里,我太短暂。渐有雨滴飘落,轰隆隆的闷响再次传来,这次却不是雪崩。雷声在石城扎尕那的群峰间回响,一下比一下凌厉,紫电闪过,冰雹加大雨瓢泼而下。慌忙在树下换雨装,给背包披上防雨罩,此时距扎村直线距离约1公里,不远处即是最后一道石门,下山路太长,膝盖不堪重负已经疼痛不已,虽然心急,却再也走不快了。18时20分,我终于站在扎村东侧山坡的凉亭处观望村落,雨势已小,到此已徒步39公里,用手机应付下一张照片,作为此行终点的记录。

醉老虎 发表于 2015-5-5 03:10

:victory: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5 08:21

醉老虎 发表于 2015-5-5 03:10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


四元柱 发表于 2015-5-5 11:55

:victory::handshake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5 18:21

四元柱 发表于 2015-5-5 11:55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


透心凉 发表于 2015-5-6 08:41

技高人胆大!

迎冬 发表于 2015-5-6 09:38

透心凉 发表于 2015-5-6 08:41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技高人胆大!

我和这个人登过岗什卡,一起扎帐4400米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一个人的穿越 ——2015年5月卡车-扎尕那穿越行记 (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