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清明
% C8 z: N4 n, }! j
8 r7 O5 Z" A. L8 N清明,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。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《历书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。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,主要是扫墓,扫墓是慎终追远、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。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。2006年5月20日,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另,咏清明诗极多,杜牧《清明》诗最为著名。 0 p4 ~: f; U' f
& q- D# }1 r: N8 e R3 q) F
! M6 f& v# X# J, m, y9 O目录[隐藏]引节日简介 节日起源 各族节日 节日习俗 相关传说 相关诗词 气候 农事谚语 节日谚语 清明节也为宠物扫墓 清明养生 清明选在公历4月5日的缘由 引节日简介节日起源各族节日节日习俗相关传说相关诗词气候 农事谚语
# a5 A7 M$ v f, i. Y/ }: v; p2 F' B+ E$ p
" G3 s7 G9 y0 H
9 _* o- D7 m% y; ?[编辑本段]
0 H) D) h- I' F1 d. ~引节日简介 清明节,英文标准译名:Tomb-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.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。(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).4 v2 X+ A8 b3 f6 Z
$ c+ C( ?( V/ G% J! O$ Q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。
( K X6 K; i% s s7 m
) r9 x( D% ^6 B# \$ O 通知指出,根据《国务院关于修改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〉的决定》,清明节放假三天。)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、降雨、物候等方面的变化,所以古代劳动 杜牧的《清明》5 l8 q4 B* V, X6 y
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云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。”按《岁时百问》的说法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。故有“清明前后,点瓜种豆”、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。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0 p5 T- U4 `# o- ?/ O& n
; C0 ^8 i$ ^2 b0 k& |! @ 但是,清明作为节日,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。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、时令顺序的标志,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。
* R. ]" ?* `/ e/ j1 V& I/ ~# z) K/ v; z$ Z( a; V
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扫墓俗称上坟,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。
) a- b2 h0 |) ~" ?0 g* y! y- F; `5 Z3 e
按照旧的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回家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《清明》曰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。
2 e" F4 d$ H/ `, n7 y# s9 ^' V, j3 G8 C& e# A( U$ j
清明节,又叫踏青节,按阳历来说,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,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,也正是人们春游(古代叫踏青)的好时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。在古时,还有一种说法,就是“三月节” # K( t7 o- S9 a' N. s0 R! ?
L$ {% @' J8 a( H. c/ A
直到今天,清明节祭拜祖先,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。[1]% }/ m) V1 D2 @) a/ p
) u* M# d/ K4 R/ H# @2 ?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,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,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。古有清明前一天为“寒食节”之说,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“割股充饥”一事,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。
* ~( s6 `8 o: C- }# w
4 c( S5 Y3 @4 Z1 C5 C 相传大禹治水后,人们就用“清明”之语庆贺水患已除,天下太平。此时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天清地明,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,历代承袭成为习惯。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、春光美景之外,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,增添生活情趣。 - L Q; B& M8 V) {) V* [
4 B$ ?9 f4 R" T: O, R, s- b 清明节流行扫墓,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,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。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,“寒食上墓”。因寒食与清明相接,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。明清时期,清明扫墓更为盛行。古时扫墓,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。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,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,犹如筝的声音,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。 0 W$ x, W1 D: P" q$ c' Y
2 N' n8 L; X d4 ~" F$ z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,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、射柳、打秋千等,据载,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,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,仕女云集,踏青之风[2]也极盛。! C! [+ `- Q9 H0 _9 Z) o
# L1 f9 S& \7 y. |2 s- w% F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,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<<清明上河图>>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(开封)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. / t+ K( l) v) q! m
3 B' m% D' R0 ?
9 Y) c# a- X" o+ { 4 |+ y7 J. M g* Q7 y) A
从2008年开始,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,放假一天。至2009年,又改为三天。一直延续至今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