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2030|回复: 2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自由泳的动作解析

  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0-7-30 07:1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自由泳的动作解析

     自由泳,也叫爬泳。
' `( H3 U5 |/ N# o     游自由泳时,人在水中成俯卧姿势,两腿交替上下大水,两臂轮流划水,动作很像爬行,所以人们称之为"爬泳"。自由泳是四种竞技游泳技术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姿势,在游泳比赛的自由泳项目中(不规定泳姿的比赛),运动员都采用这种姿势,所以通常人们也称之为"自由泳"。
' }: E2 a7 l6 _3 \7 E0 |# h+ F    自由泳的起源历史悠久,从我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古代遗物中,都可以发现类似于今天的自由泳技术的游泳姿势。
, T- e; I5 d9 f! X9 s4 n    自由泳按技术环节分可分为: 7 C+ R% W& x! n; p3 U& E
    身体姿势、腿部技术、手部技术、配合技术
% p" x# g! ^. T$ D4 O    身体姿势 6 Z  d: A5 B# ]
    游自由泳时,身体要尽量保持俯卧的水平姿势。但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动作效果,头部全部侵在水中。头顶露出水面,换气时一只眼睛露出水面。脸部呈水平面,双腿处于最低点,身体纵轴与水平面约成3-5度的仰角。
% B+ P# S" E8 c    自由泳游进中,身体可以围绕身体纵轴做有节奏的转动,转动的角度一般为35-45度之间。 如果速度加快,角度就会相对减少。! w8 Y: _7 Z* G# U& Z% C: M
    这种转动是由于划臂、转头和吸气而形成的自然转动,并不是有意识的做转动。转动所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:
/ U% V- o/ s5 h( L( p$ p: ~# b, B, H    便于手臂的出水和空中移臂,并缩短移臂的转动半径。  
; e0 ^0 c. E, ~- T) M7 }* P: F    有助于手臂在水中抱水和划水,使手臂划水的最有力部分更接近于身体中心的垂直投影面。  
: r1 x$ Y; G$ E3 c; I* D& S: H3 L    由于臀部随身体轻度的转动,腿打水时,产生部分侧向打水动作,可以抵销移臂时造成身体侧向偏离的影响,维持身体平衡,便于呼吸。 * {5 c3 B7 x' b- o! H0 G% y
    腿部技术
; Z* V5 q5 K& Y1 |4 ?" Z: p    在自由泳技术中,大腿动作除了产生推动力外,主要起着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,它能使下肢抬高,以及协调配合双臂有力的划水。
9 P( o8 i) k+ Q    自由泳腿的打水动作,几乎与水平面成垂直方向进行,从垂直面看,两腿分开的距离约为30-40厘米,膝关节弯曲的角度约为160度角。
9 F3 v; _' _( w# o. ?    游进中,腿向上打水时,脚应接近水平;向下打水时,不应超过身体在水中的最低部位。正确的打水动作是脚稍向内旋,踝关节自然放松,向上和向下的打水动作应该从髋关节开始,大腿用力,通过整个腿部,最后到脚,形成一个"鞭状"打水动作。向下打水的效果最大,因此应用较大的力和较快的速度进行;而向上则要求放松、自然,尽量少用力,并且速度相对要慢。' b4 O2 ^7 u$ H' E) z" {
    从腿向上动作开始,当大腿带动小腿,从下直腿向上移至踝关节、膝关节、髋关节与水平面平行时,大腿稍向上而终止移动,并开始向下打水。当大腿开始向下打水时,由于惯性的作用,此时小腿和脚仍继续向上移动,而使膝关节弯曲形成一个大约160度角。这使小腿和脚达到了最高点,由于大腿继续向下移动,而带动小腿和脚完成向下打水动作。
" |1 ?) N0 \; v: l+ l    当大腿向下打水到最低点并向上抬起时,小腿和脚与大腿仍保持一个角度,并继续向下移动打水,直至完全伸直为止,才随大腿向上移动,开始第二个循环动作。 + {% v- z& r# ~2 l* h
     手部技术 , Z6 z1 Q1 _. V6 v2 S1 H
     自由泳的臂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。它分为入水、抱水、划推水、出水和空中移臂等几个阶段,这几个阶段在划水动作中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完整动作。* H+ k: H& B5 z6 b/ e
    入水 臂入水时,肘关节略屈,并高于手臂,手指自然伸直并拢,向前斜下方且插入水。注意手掌向外,动作自然放松3 n4 t% K2 H5 J" f
     手入水的位置应在肩的延长线上,或在身体的中线和肩的延长线之间。入水的顺序为:手--小臂--大臂。
& m8 K+ D, s3 i$ d4 o     手切入水后,手和小臂继续向前下方伸展,手由向前--向下--稍有向内的运动变为向前--向下--稍向外的运动。% j6 q5 ~- T. O  `
      抱水 , \  _4 P& G  q" J5 `
      臂入水后,应积极插向前下方,此时小臂和大臂应积极外旋,并屈腕、屈肘。在形成抱水的动作中,开始手臂是直的,当手臂划下至与水平面约成15-20度角时,应逐渐屈肘,使肘关节高于手。在划水开始前,也就是手臂约与水面成40度角时,肘关节屈至150度左右。
8 m/ Z1 G; m3 u) i      抱水动作主要是为了划水做准备,因此她是相对放松和缓慢的。抱水就好像用臂去抱一个大圆球一样。抱水时,手的运动为向后--向下--向外的三个分运动组成。
3 {# B: e/ g# R3 N& H3 s      划推水 . c) b) ~6 ~& G. C; g" f7 X
      手臂在前方与水平面成40度角起之后方与水平面约成15-20度角止的运动过程都是滑水动作。它分为两个阶段:从抱水结束到划至与水面垂直之前称为"拉水",过垂直面后称为"推水。
0 V$ `9 o: c8 q! S  d6 `     拉水时,应保持高肘姿势,手向内--向上--向后运动。当拉水结束时,手在体下接近中线,这时,肘关节弯曲的角度约为90-120度角,小臂由外旋转为内旋,掌心由向内后方方向变为向外后方。 7 Y8 _3 M5 y8 R4 f8 R
     向后推水是通过屈臂到伸臂来完成的。在推水过程中,手是向外--向上--向后的运动。肘关节要向上、向体侧靠近,并且手掌始终要与水平面保持垂直。 整个划推水过程,手掌的运动路线并不是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和同一平面上,实际上是一个较复杂的三度曲线。从身体的额状面来看是一个"S"型,从身体的矢状面来看是一个"W"型。 ' V' h! d2 I% }3 o
    在整个划水过程中,肩部应配合手臂进行向前--向下--向后的合理转动,这样有利于加长划水路线和加大划水力量。! f' d  S. D* |3 b
     出水 9 g! D% F* r5 E: r4 j+ o# R, d
     在划水结束后,臂由于惯性的作用而很快的靠近水面,这时,由大臂带动肘关节做向外上方的"提拉"动作,将小臂和手提出水面。小臂出水动作要比大臂稍慢一些,掌心向后上方。
  j" M; t$ w, }. R( A3 {/ Z0 p     手臂出水动作应迅速而不停顿,但同时应该柔和,小臂和手掌应尽量放松。% ]2 c% M1 t  R* F' H' c: q+ D
     空中移臂 ' h+ H5 W* b3 j- \: a  p
     臂在空中前移的动作是手臂出水的继续,不能停顿,一臂的动作应该放松自如,尽量不要破坏身体的流线型,要和另一臂的划水动作协调一致,并且要注意节奏。在整个移臂过程中,肘部应始终保持比手部高的位置
; I- p0 A, s1 H" a2 l3 e+ j- S     配合技术
0 o1 G/ Y# H5 ^: i     自由泳的配合技术分:两臂的配合技术、两臂和呼吸的配合技术以及完整的配合技术。
4 h6 k$ j) g/ e/ Q4 i% ?: r" X     两臂配合技术 . Q' Y$ |$ P! Q/ J: t
     自由泳两臂的正确配合是保障前进速度均匀性的重要条件,并且还有利于发挥肩带力量积极参与划水。根据划水时两臂所处的位置,可以把手臂的配合技术分为三种:即前交叉、中交叉、中前交叉和后交叉。一般优秀运动员都采用中前交叉的技术。
2 X. v/ l( @+ S7 K" ]3 R) S9 i& ?9 E" I      两臂和呼吸的配合技术 6 @9 {6 h2 x5 A
      自由泳技术中的呼吸技术较为复杂,但是它的好坏,将直接影响着划水力量和速度、耐力的发挥。 * y$ T  N' T% F: Y5 X# E7 Z
      自由泳的呼吸和手臂的配合为:一次呼吸N次划水(N>2)。吸气时,头随着肩、身体的纵向转动转向一侧,使头在低于水面的波谷中吸气。此时,同侧臂正处在出水转入移臂的阶段。 # J7 j( z6 _. E  S5 N1 p' l! R3 o
      移臂时,头转向正常位置。
9 I" I: l; Y9 u+ Y: t9 v      同侧臂入水时,开始慢慢呼气,并逐渐用力加快呼气的速度。 $ N% F) ]- h% B( i$ q, |
      完整的配合技术 " J- ?9 m% j1 w& R" O' Q/ b
      即呼吸、手臂和腿的配合。因为手臂是产生推进力的主要来源,因此在配合中,呼吸和腿的动作都应该服从于手臂动作的需要。 " L& d4 a8 E1 a1 @/ c' J
      呼吸、手臂和腿的配合比例主要由三种:

      1:2:2(即一次呼吸,两次手臂动作,两次打腿的动作);

      1:2:4;1:2:6。

      也有极少数优秀运动员采用1:2:8的技术。  
1 \8 c% @) d9 S

评分

参与人数 1威望 +10 收起 理由
逸人 + 10

查看全部评分

2#
发表于 2010-8-22 11:31 | 只看该作者
解释的太完美了~~~
( V; O( s6 e/ p( U5 s2 B4 c! T- r, E有眼高手底的感觉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#
发表于 2010-8-22 17:02 | 只看该作者
实用教材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- ( ICP12013697-2 ) 11010802026271

GMT+8, 2025-9-13 18:09 , Processed in 0.041019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