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真不知道 于 2011-8-20 06:22 编辑 & G' ?: {* L2 o, o, ? U
q3 @/ i8 e9 X: j; i% {( k; b, W
回复 27# KTW 谢谢朋友的支持! x$ I. ]6 y/ ^+ h- g. L' B2 d5 A
+ g- C3 k1 \$ J. x V
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,是哈尔滨最具西洋风情的所在,所以,大街的东侧叫中国三道街、中国四道街等,西侧叫外国几道街等。那些没有去过莫斯科、巴黎、罗马、希腊的人,尽可以通过中央大街上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,领略这些国家的建筑风格特色。
. O2 ]& |& V) l5 W2 y8 P 走进大街,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独具特色的方石路。看惯了现代宽阔的柏油路,猛然间来到一条这样古老的石头路上,耳边似乎传来马车穿梭在路上的回声。
6 m( R0 g( L& s' f" E/ k6 u 这条大街的形成,要追溯到1898年。当年,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,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,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,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,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,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,至1900年即形成“中国大街”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。当时,大街晴天尘土飞扬,雨天泥泞不堪。后来,随着这里俄人的铺子多起来,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,所以虽称“中国大街”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,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,一时间把哈尔滨搞得犹如外国城市一般。. u. N7 u5 h$ t1 \! S* D
据史料记载,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在1924年5月设计、监工,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。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,长18厘米宽10厘米,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,一块一块,精精巧巧,密密实实,光光亮亮。路铺得这样艺术,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。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,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。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。经过百年的洗礼,它们一块块还是那样密实而精巧,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、光滑细腻的韵律质感,让人舒身惬意、步履翩然。5 m- w0 ?. C$ O- V
1928年7月,中国大街正式改称“中央大街”。中央大街,从它诞生不久,就已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业一条街。- U' K, w: Y. {' o( J, F1 @
我向往中央大街已久,主要是因为它那远近闻名的欧式及仿欧式建筑。脚踏着坚实的石路,观看着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西洋建筑,似乎,我读懂了哈市那久远的故事。: E7 N! v6 e3 Q* @
中央大街,当年因为有众多的外国人进驻经商,贸易空前繁荣。经济的飞速发展,刺激了这些商人在此大兴土木。仿佛一夜间,一个万国博览会般的大街形成了。" {4 i" W+ t {# C% B' \
多年过去了,当年那些授刮中国老百姓钱财的西方商人都散去了,而他们精心建造的那些美妙建筑,却留了下来。抛开历史给人那些不愉快的回忆,这些精美的建筑给人带来的却是很美好的视觉享受。8 h+ v% l3 W: j* h6 I/ g4 U, g
现在,中央大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,并汇集了文艺复兴、巴洛克、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,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。一条小小的街道,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,含括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,其含括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多姿,为世上少见。
" S4 x7 s' C, F! s, J! y 众多古老的西洋建筑给中央大街带来了独特的文化氛围,今天的哈尔滨人,更是把中央大街经营得井井有条。细心的哈市人,给古老的建筑又涂上了新鲜的颜色,给西洋建筑上那些精致的阳台又装点上了迎风招展的鲜花,古老的建筑因此又回复了青春魅力。9 |2 K5 T ?/ Z2 |0 \& O0 v
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的商业街,今天在哈尔滨人的经营下,更是展现了它寸土寸金的一面。因为靠近俄罗斯,所以这条街上有很多经营俄罗斯商品的商店,这些来自俄罗斯的商品,以其特有的异国特色,给大街增添了一丝神秘。
/ Q, b- E, y; {9 K2 S 走在中央大街上,哈尔滨的曾经与现代交织辉映。
, I" C, a& @1 ~1 f![](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