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振西(中)和救援团队一起组织救援
+ O( T5 H4 L6 |! o
4 n4 t; O/ K( J% B: U% \- B! Q0 ?6 {
受溺水事件触动
% g4 b* N u5 R+ P 游泳爱好者自发成立救援队
- v# s0 D: B; A$ B7 f) G 说起当初建立水上救援队的事儿,牛振西说“纯属偶然”。
7 @1 O) w0 |3 C, I/ {5 {( t- S
原来,牛振西是一名游泳爱好者,常和其他的游泳爱好者一起游泳,“经常会碰到一些溺水事件,夏天溺水事件更多。有时候能把人救上来,有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沉下去”。面对溺水者家人尤其是母亲撕心裂肺的号啕,他们非常痛心。
0 B: O6 f! w$ o* U0 G# ] 更让他们痛心的是,溺水事件发生后,有些施救者因为救人措施不当,反而被拉下水成了溺水者;有的溺水者救不上来,家属还要掏钱请人打捞尸体,又增加了经济负担。
' j' d0 L6 @& v- i
几个游泳爱好者就商量,成立一支水上义务救援队,尽自己所能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。2005年秋天,郑州市水上义务救援队自发成立,主要进行水上救生和安全知识传播。
. R2 j5 ^8 Y+ y2 p3 j 面对误解,他们执着前行
6 C+ [, y0 V1 j, ~
满怀一腔热血,水上救援队成立了,但救援工作并非想象中的顺利。
, x% k. u4 L4 q% {0 X8 y
由于没有正式注册,没有统一的服装和标识,救援队在救援过程中遭到了不少误解和非议。
有时候,围观的群众甚至溺水者家属会问:“你们真的免费吗?网上可都有‘挟尸要价’,你们不是骗人的吧?”
4 [- W' a8 h$ a, P3 i0 S( D: M- M
来回交通费都是自己掏,甚至有的队员手脚被划伤,冒着危险下水把人救上来,却遭受这样的疑问甚至是质问,队员们也曾感到委屈、难过。
) U1 o' p3 i$ q6 J2 A. d
但这个团队的人都停不下来。“人都是有感情的,停下来时,耳边会回响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,眼前会回放溺水者挣扎求助的表情和眼神,这些都会触动队员内心最柔软的东西,促使队员们不断前行。”牛振西说。
, F, `6 ?/ e3 L2 Z( X5 d+ ?+ a 在不断前行中,水上救援队加入了市红十字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,今年5月,郑州市红十字会正式为“郑州市水上义务救援队”授旗。
; f6 d" \) b, _& y “再碰到有疑问的群众,我们会大声告诉他们:‘我们是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,我们是志愿者,我们免费救人!’”救援队有了娘家,有了旗帜,底气更足了,责任感也更强了。
3 @( i( u6 X# U) ]2 H) ~4 L! t0 X
获救者的感谢,让队员很温暖
3 ^1 y; C( w9 u$ S( T 队员们冒着危险救援,但多数时候,没有感谢,没有掌声。但有获救者上门感谢,还是给了队员极大的心理支持和鼓舞。
1 a/ Z, d5 t6 ?6 f" w 牛振西至今还记得唯一一个上门来感谢的人——在郑州东区工作的老李。老李被救后,多次到河边打听牛振西的消息,买了很多东西在他经常出现的地点等候,拗不过,牛振西只好收下茶叶,“这么多次救援活动以来,这是第一次收礼”。
! M/ v3 c* x O9 w! h% i
救援行动也感动了一些身边人。李丽常在东区玩,时常碰到队员的现场救援,很是感动,就经常买一些盒饭、饮料之类的送给队员们,后来也加入到救援队伍。去年夏天,邙山有人溺水,当时电闪雷鸣,随时有可能山体滑坡,队伍正准备撤时,牛振西接到了李丽的电话,说她已经到了。牛振西极力劝她回去,“但她非要在岸上给我们支援,我们不离开她就不离开”。
0 g9 S$ ?* |- r+ ~% B0 H
“心里暖暖的,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鼓舞,我们会一直前行。”牛振西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