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-3-23 11:11 编辑
4 G, o( I* x! p+ k5 W- u5 k- D! S3 M4 N5 {+ s1 D
冬泳队救溺水者逾200人 队员平均年龄55岁8 \4 R/ H9 s% D& L) k
7 d5 A. | g7 k# J m( q) }; j2015-03-23 07:30 来源:荆楚网-湖北日报 1 l. g& s2 ^6 I$ X( @. C( q
; K; v0 l2 b0 [0 f/ }! L1 |+ {
9 L$ i- a! t" F, ~' P2 S! }; @; R# z. \, Z' U
; }* I1 b: e+ m, p* D
图为:王家巷冬泳队部分队员手捧陈忠贵遗照合影。 (长江救援志愿队提供)
5 y9 Q: D; q( P4 S( N
% T; T. z& R: r' w5 a M; e# B+ {; q9 f' K+ ~
湖北日报讯/ c1 I: u y, W O2 z: d
4 _1 ~% |4 @8 ?% j' J* ]1 G 记者 成熔兴 实习生 刘艺霖' @% q" j( K( \% b
~3 a) A0 ~7 g% I, O
昨日武汉,暖日融融。! b' Z- c8 ?2 ?8 N' v5 M
^$ L. P4 G* X: C( f
长江武汉段王家巷码头,来自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十几位队员齐聚于此,游泳、聊天之余,交流救援技术,摆弄着救援设备。“一到4月气温升高,就有人开始下江游泳,我们也要提高警惕”,救援队总队长俞关荣来到这里交代工作。$ j( T3 c! t. A+ ]5 H' n" J
% d3 n! {) T% u2 e
近半年来,老俞一直很忙。去年10月至今,志愿队人数由600人扩张到1000人,旗下冬泳队数量增至31个,还覆盖了武汉市远城区及市外部分县市。大量新鲜血液的加入,让老俞有了压力,“一定要及时培训‘新人’,树立正确的救人理念,掌握好救援技巧,老陈的悲剧一定不能再发生。”/ L4 {& t1 n' j0 V
& }8 H$ `8 ~- `
陈忠贵为救人不幸牺牲
7 H6 y7 H! ]: d# J$ b4 R7 [. W D: r8 u! z$ N# I
俞关荣所说的老陈,全名陈忠贵,是长江救援志愿队王家巷冬泳队队员,也是救援队目前唯一牺牲的队员。
. ~& ?) i8 Z' {1 B* L
7 a$ K/ l( X5 Z3 s+ s4 d 去年10月25日晚8时许,同样是在王家巷码头,3位男青年在上游野泳时不慎遇险,被江水裹挟而下。& M1 e6 f6 K o1 t. K+ I
v! N+ @, E: T; Q$ h 时值深秋,江水湍急、暗流汹涌,江面上还漂浮着厚近半米的水葫芦,将3人团团围住,险象环生。
- J6 H2 \& X7 |. R6 ?
/ O0 B0 J) R1 A# E7 T% r7 V6 F 正在岸边值守的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闻声而至,发现情况危殆,“不及时下水救人,3个人肯定都没了。”
* ^% }4 s$ K1 P o3 c* j8 m4 @0 Z! ] E
没有任何犹豫,64岁的陈忠贵、65岁的童淑华和50岁的蔡从庆先后两次跃入水中,向溺水者游去,李首快等其他4名队员则在岸上指挥、接应。
$ Q" f1 S; S0 a1 |0 L8 y1 u8 F& W9 |
7人同心协力,成功将溺水者全部救起。但在营救最后一人时,一团顺江疾冲而下的水葫芦将陈忠贵兜头盖住,他没能探出头来……
7 v+ M: @/ Y; T
4 d I0 p4 a4 Z 直到4天后,陈忠贵的遗体才在15公里外的长江天兴洲被找到。
$ d8 L4 {' |5 n5 e* Z& V8 i- C
% j# d7 o1 N5 ?4 [* V9 x 英雄长辞,秋雨含悲。
T5 {: ~+ x+ l0 [$ m3 X$ i) E
. m' d- z& H2 M E1 S' M 一同参与救人的童淑华说,陈忠贵加入王家巷冬泳队已有七八年时间,一直是队里的“热心肠”。冬泳队每年都会救出五六名溺水者,时常都有陈忠贵的身影。
! H0 z: F/ ?' b# r8 l7 n
7 |" F$ [: p% f+ E% E; b 报名需签“生死状”9 c y% E& L# F
2 w7 G: M# F- s7 X$ l8 F( y9 e1 W
人们发现,这样的救人故事,在长江救援志愿队,不胜枚举:
& C( i% r; h% k; J6 q
; W& J# x8 w1 x" K* o, W 2014年5月,队员张纯详在青山建设五路江滩救人时,被溺水者踢中要害,几乎晕厥;7月23日晚,武昌汉阳门码头,队员赵汉清下水5次,救起6人,最后一次上岸时双腿打颤,体力完全透支……
0 k$ w8 S8 t1 h# P3 V7 W8 p4 ? 可以说,随便一位志愿者都有一肚子谈不完的救人故事,但别人不问,他们也不说。在他们看来,冬泳队员个个在水里打滚几十年,见过溺水险情无数,关键时“捞人一把”是再平常不过的事。; i1 |* v- X3 y7 A
- M+ Y. [) w) Y" p! J. T
俞关荣等队委会成员称,这样的侠义行为,需要组织起来,才更有力量。
& \+ w* Y8 U4 C7 ^0 K- w0 l; I! j
2009年,俞关荣在网上发帖提议,“我们需要组建一支队伍,开展专业救援”。( j* {& {1 l) \$ d' m
# {! J% X b% `2 o 此帖迅速引起响应。2010年5月18日,18支冬泳队齐聚一堂,拟定报名表、出台章程,武汉水上救援队就此成立,俞关荣全票当选队长。
' X1 m3 c/ V( S& g! h; H
: v/ x8 a. I; H/ Q4 A( Z8 H6 G 拿着报名表,队员们不约而同留意到了“报名须知”第五条:
8 O& P* i+ W3 Z
, ?& Q3 L( L% p$ x1 O6 K. V “本人在报名时意识到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:包括人身伤害、物质和经济损失、工作受误,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。”
, u; P4 ^* @8 P5 ?9 v. U) ]
: a) }% Y7 r+ p 俞关荣解释说,“救援是生死之间的事,不是儿戏,设高门槛,是要尽量确保每一位队员具备舍己为人的志愿精神”。; B, y: i3 V$ Q. v
" I+ |2 O; W7 b" C9 O 不少人笑称,这成了张“生死状”。但笑归笑,发下去的128张表,最终收回了114张。到了2011年,又有4支冬泳队加入。 S V1 M7 H; r6 y( s8 X4 D3 J
% z! L. x; F( ?1 Q# v' Q
17个月救起200多人
* L! M: L/ z; A! ~
0 d3 F4 u7 k% k }/ z 这22支冬泳队,覆盖了三镇各处亲水点:长江最上游有平湖门队,最下游有钢城建五队;汉江最上游有古田队,最下游有龙王庙队。2 M5 L4 f' p. n: Y
0 T* ~+ R$ Y7 \4 a1 w4 f 队员中,有像陈忠贵这样的下岗工人,还有干部、银行职员、教师、公务员、出租车司机、私企老板、公司高管……% q% y' C; ~: ~5 L* q
1 H' x& g1 \" t$ A 他们中最小的41岁,最大的70岁,但不管身份如何,只要穿上泳衣,就是长江救援志愿者。
0 E% f* ^: r5 E
) F9 J5 s1 Y% D3 I- P 2014年5月,志愿队推出区域值守制度,在长江、汉江8个游泳人群密集区域进行值守。每天3个时段,每个时段2个小时,至少需2名队员到场。1 d) c" u# R7 l; W7 P! m
2 |9 h" q- A- s( b7 @8 |, W 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统计,在志愿者帮助下,2014年武汉市溺亡人数不到30人,同比下降一半,获见义勇为表彰的救援者有60多人,同比增加一倍,“这一升一降,足以彰显长江救援志愿队值守工作的成效。”
) G' e9 Z1 @. |8 q; ?. W! P% D N8 L0 i& p# [
据长江救援志愿队统计,自2013年5月成立到2014年10月,全队累计救起溺水者200多人。
, e1 k3 r6 p$ e3 j2 \% x
. J) y0 ^4 e. h" l# ]; c 省委常委、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给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信中深情写道:“在长江边选一处合适的地方,为舍身救人的英雄塑像立碑,让活着的人们永远记住他们,让英雄事迹世代流传,让英雄精神成为永恒。”
8 U1 Z) |& x) q
0 m; x$ O7 f6 ~/ Y1 j6 i 昨日,俞关荣告诉记者,武汉市已计划在集家嘴江滩建设一座武汉城市英雄广场,陈忠贵有望作为首位牺牲的“城市英雄”进驻该广场。
7 y- r F8 |5 E& {3 X. s
+ n. C) {5 E% j' \3 P) T+ o: W “目标还是最大限度减少溺亡”. B5 a& E5 B. j% b4 }! [0 n7 c
5 }8 Z+ m _" [, p2 i
俞关荣说,陈忠贵牺牲后,整个志愿队受到了全社会强烈关注,媒体采访、宣讲交流络绎不绝,但整个队委会的目标仍然十分明确:尽快搭建起水上救援培训平台,对志愿队员进行救援培训,最大限度减少溺亡事故。8 ]/ y1 ^, O3 t6 ~
6 @- W# f/ f D8 S# M/ L3 U 此前,志愿队曾组织多次救援培训,颠覆了不少人的观念。队员陈建钢说,“救了那么多人,直到上培训课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救人”。
* ^, U8 u/ L% F# X* G9 L7 l! U
- e6 X1 q/ K& a, P( Z) N' w5 M 当时培训老师问:“看到江里有人溺水,不停地上下扑腾,应该怎么办?”
% d; D2 @- M$ J5 O: j" t; _: c
% _9 ?( y" r' r* ]1 B" E" ]1 ?7 ] 陈建钢脱口而出:“马上跳下去救人!”其他队员也纷纷点头。“不对,应该先呼喊队友,带上游泳圈等救生器材后再入水。”
( l8 w9 b5 j X+ h2 C
8 P6 O1 I2 s: y “长江救援志愿队成立之前,救人完全凭一腔热血。”回想起自己多次在水中被溺水者“熊抱”的情景,陈建钢阵阵后怕。这堂课上,他牢牢记住了“岸上救生优于入水救生”、“器材救生优于徒手救生”、“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”等救生原则。
0 Y4 V0 Z' J# [0 t& ]5 F; E$ l0 ^8 \, z+ X) S% c
俞关荣打了个比方:长杆、游泳圈、抛绳包被称为“水上救援三宝”,如果使用正确,救人者根本不需要下水就能够有效实施救援,效果最佳。可不少队员因为缺少练习,使用水平并不高,“这些还需要继续加强。”5 @! u2 _' u" ^, I+ g6 }) {: l
# s( @( ?: ]( V$ v: v. i) l- M
& R' U4 E; i* N2 N
1 I( ]" S. p: c0 s* Y. g8 |* y! o' L, O0 H- }
: X- M) O2 k1 C, A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